当前位置:首页>农家知识

小小韭菜书写创富故事

时间:2022-08-05   |   来源:宁夏日报

巧媳妇张文霞声名在外,一个人拾掇出一桌子美食,主料相同,口味不同。韭菜盒子、韭菜包子、韭菜摊饼、韭菜粉……来客夸赞,上滩村的媳妇手真巧,能让韭菜七十二变!张文霞抿嘴微笑:媳妇再巧,也得食材好。没有咱村里的好韭菜,再巧的媳妇也做不成一桌韭菜宴!

灵武市郝家桥镇上滩村,韭菜温棚一座连一座,绿油油的韭菜探着头,焦急地等着天色擦黑,拉菜的大货车开到地头。“最近的韭菜口感差些,但比起其他地方的同类产品,咱村的韭菜品质还是顶呱呱。”上滩村驻村第一书记杨金成说,为了能保证韭菜带着晨露新鲜上市,村民通常会在傍晚铲菜,深夜拉菜的车等在棚外,凌晨时分,一捆捆上滩韭菜坐上长途车,奔赴陕西、河北、青海、甘肃等地,能赶在早高峰前,躺在农贸市场的货架上。

上滩村韭菜好在哪儿?为啥被外地人不远千里请上餐桌?上滩村村委会副主任马学东用三个词解释了记者的疑惑:“地多、水好、土沙,造就了上滩村的好韭菜。”上滩村土地平整开阔,黄河水经过层层过滤,流进此处,平缓澄净,加之土质沙软,几大优势集结,给当地发展韭菜产业提供了天时地利的良机。

“咱村的村民把韭菜当自家娃一样看护,苦下到地里,哪有发展不好的道理。”上滩村村民吴玉听年近七旬,经历了上滩村韭菜产业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,从弱到强的全过程:“2004年,村里有人种植韭菜,品质极好,产量不佳。村上、镇上看到了种植韭菜的好前景,鼓励每家每户尝试种植,搭温棚、搞培训,农技人员手把手地做指导,推着咱村的韭菜产量、品质更上一层楼。”

做强一个产业,富了一方百姓。上滩村的韭菜产业历经18年的发展,闯出了名气、创出了品牌。2014年8月,上滩村被农业农村部授予“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”,2014年被银川市农牧局评为永久性蔬菜生产基地,2019年入选首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。截至目前,全村82%的村民从事日光温室韭菜种植、销售和经营,带动周边乡镇300多人到上滩村务工。

马国明和村里900多户农户一样,靠种植韭菜走上致富路。“2015年才开始种植韭菜,后悔种得晚。”靠种植4栋温棚韭菜,2021年纯收入超过5万元,马国明懊悔不已:“如果早几年开始种植,家里肯定是另外一番光景。”

据了解,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设施韭菜生产基地,截至2021年底,上滩村年生产优质无公害韭菜2030万公斤,总产值达到1.06亿元,实现人均纯收入2.87万元。

灵武市郝家桥镇把小韭菜做成了大产业,连续两年举办“尚品上滩”韭菜文化旅游节,上滩村作为主会场,迎接八方来客,宣传韭菜文化。“今年‘韭菜节’首日,村里迎客2000多人,特色韭菜宴引得游客流连忘返。”杨金成说,下一步,上滩村将在郝家桥镇统一安排下,增种植、建冷库,让这把“小韭菜”发挥出促农民增收的大作用。

(责编:林夕)


早报融媒矩阵分发平台 投稿邮箱:rmrbrmsd@163.com

本栏热门文章TOP10

本栏最新文章

  • 二维码